7月7日,2021中國國際鋰電產業大會(簡稱金磚鋰電論壇)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順利召開。本屆金磚鋰電會議為期兩天,主題為以“新技術、新應用、新發展”為主題,采用“會議論壇+展覽展示+體驗營銷”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,多項重點活動同期同地舉辦,充分協同聯動,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大幅提升。
哈啰出行換電業務副總裁-王政出席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——《從共享到C端,兩輪車全場景補能方案》。
王政:大家好,我是王政,小哈換電的技術負責人,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哈換電的來歷,可能大家不是特別熟悉。 小哈換電的公司叫做寧德智享無限,最早的前身是哈啰出行的電池事業部,在2019年6月份引入了寧德時代和螞蟻金服作為兩大股東,一起成立了寧德智享無限的公司,公司主要的目的就是持有和運營哈啰集團,包括對內對外所有的電池和換電的運營業務。 后面當然引進了其他的股東,包括中航電氣這些行業伙伴。 這是兩輪車的市場份額,目前在中國有7億次的日均騎行,1.2億次每日補能需求,還有6.1GWh全年的出貨量,所以市場天花板非常高。 針對兩輪行業的補能需求,我們打造了一系列的產品,第一個產品系列是電池,拋開歷史電池不算,現在主推的,包括在共享、B端、C端的電池都是一個型號,現在電池主打的特點是安全。 (1)采用寧德時代鐵鋰電芯,大家應該知道在耐穿刺、固溫保護優于三元、其他配比的電池。 (2)電芯、電池、PACK所有的參數都是實時上云,比如電池會發生過流、過溫、過壓,或者充電、使用過程中有任何異常都會實時用關斷等形式遠程監控和保護電池。 (3)電池的硬件保護機制非常完善,包括過充、過流、過放、漏電流、滿充等這些預警機制,還有切斷機制都非常完善。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,兩輪車電池的使用工況比四輪車更嚴苛,因為兩輪車經常暴露在戶外場景,所以有時候會在換電過程中跌落,在老百姓手中突然掉下來,或者兩輪車經常發生車車相撞,或者停車磕到旁邊的柱子。 1、采用業界能量密度最高的鐵鋰電芯,相同的體積之內,能量更多,讓一輛車跑得更遠。 2、循環壽命比較長,現在做到2000個cycle,還能高于80%的可用SOC。 第二條產品線是換電產品線,12個格口的換電柜,換電柜比較先進,除了快充功能,里面還有安全、消防、滅火、監控等各種各樣的功能,主要是保障電池安全,電池安全是第一位。 (1)超充站,當我的換電需求特別集中的時候,一個柜子滿足不了補能的需求,我們就建了室內的超充站,兼具了一些生活場景,組成操縱站。 (2)光充一體柜,可以做一些儲能,利用光伏進行補能作用。 這就是我們的換電目前的產品序列,還有一些更先進的產品正在開發。 第三個產品序列是為了滿足到場景,兩輪車的補能場景采用兩輪車的充電樁,包括了最左邊的壁掛式10路充電樁,還有充電20路的立柱,還有最右邊的安全智能插座。 基本上業內滴滴、哈啰、美團三家在共享兩輪這塊做得比較大,在這塊因為我們給整個哈啰集團提供補能服務,所以共享這塊比較有心得和體會。 (2)必須集中式補能,一個運維人員出去背50-100塊的電池,進行大規模的補能。 (4)補能要非???,一個運維人員給100輛車換電池,基本上要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完成。 根據共享端的補能需求特點,他們的產品序列基本上是給散點式換電柜布在偏市區、偏商圈中心的地方,小范圍補能。 最主要的補能方式是右邊的超充站,一般有5-10個柜子組成的站點,運維可以在這里面一次性拉100塊電池或者以上的電池,一次性覆蓋到幾十平方公里的所有的助力車,可能有五六百輛里,一兩百輛車需要換電,運維拉著100塊電池充電,一次可以補這么多能量。 小哈換電也在對外,對B端、C端用戶進行服務,我們的商業物流補能就是針對外賣騎手、三通一達、生鮮配送,他們的需求也非常明確。 第一個,因為他們的車是各式各樣,為了滿足他們的補能需求,電池都是統一規格的,不可能一家有很多電池、很多種。 第二個,分布式非常長尾,他們的分布很均勻,不會出現某些地方,在核心城區里。 第三個,他們每次都是單次補能,一個人騎著一輛車去補能站點補一次電。 第四個,它要高效快速,尤其是外賣騎手行業,一個騎手的高峰期,早上一個小時,中午兩個小時,晚上兩個小時,每次補能之后,至少要稱過一個高峰期,因為他耗不起這個時間,少跑一單就少賺三塊、五塊錢,基本上就是這樣的需求。 (1)以散點柜為主的換電場景,這個跟共享端是共用的。 (2)騎手之家,給騎手設立一個休息站,里面有3-5臺柜子,里面有騎手的休息區,可以買買飲料,給手機充電。 針對C端的補能需求,簡而言之就是老百姓的補能,可以叫充電、換電。老百姓的補能,之前在業界覺得這個東西很難做起來,很難盈利,因為鋪得不夠廣,接受程度也不高,經過我們半年時間的耕耘,我發現這塊大有可為。 老百姓手上的車都是各種各樣的,電池也是各種各樣的,包括電池平臺,甚至60V、72V,電池又有鉛酸、鐵鋰、酸鹽,電池各種各樣,老百姓有個特點,不愿意多走路,騎個電動車想挪到里面充電,或者出了門就在小區里找個最近的車棚充電,所以要貼近用戶。 還有單次補能,每次補能都是一個人騎一個車充電。老百姓可能不需要立刻充好,過個夜充8個小時,或者上班充4個小時充滿就OK了。 針對老百姓的需求,我們主推的是左邊的這些充電樁產品,基本上在4-6個小時就能把老百姓的車充滿,為什么現在有個換電的需求?老百姓的充電需求可以逐步被引導到換電來。 比如上海,有些老小區車棚的數量特別少,因為小區里有兩三百輛的保有量車,基本上2-3天充一次電,每天會有接近100次補能的需求,這種小區里一般也只能安30-40個插座,老百姓沒有辦法,因此都到樓上充電。 現在我們跟上海市公安局聯動了一下,推出充換電一體的概念,既可以充,也可以換,一個換電柜一天服務100輛車的補能需求,比如一個小區有300輛車,有三分之一車在充電,三分之二的車用換電服務,正兒八經滿足小區里的用電需求,正兒八經能夠解決電動車進樓道、回家充電,充電難、執法難的管理問題。前面介紹了我的產品,感謝大家,希望能夠盡快地為整個中國4個多億的電動兩輪車用戶提供更方便、快捷的補能服務,謝謝大家!